木心文学回忆录撷英—荷马史诗、希腊悲剧

木心文学回忆录撷英—荷马史诗、希腊悲剧

世界四大诗人,荷马为首,接下来是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很可惜,没有中国诗人。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诗人不高明,只能说西方人不了解中国的诗歌。

木心曾不止一次指出,中国诗歌所独有的东方诗意,很难精准的被翻译成西方语言,翻译的质量堪忧,数量也远远不足,所以以西方视角和评判标准,选出的所谓世界四大诗人没有中国的诗人,也就毫不奇怪了。

说到底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本身即自成一系,其实是不能简单拿来与西方文学做比较的,更难以区分孰优孰劣。但十九世纪以后的文学,另当别论。

“荷马是被架空的诗人。”这是木心先生的一个基本判断。西方谚语曰:人人知道荷马,谁读过荷马。可见荷马的诗歌在西方虽然流传久远,但真正较为完整的读过其诗的人并不多,其直接的影响仅限于知识界,但通过知识界对民众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所以木心接着说:“人所崇拜的东西,常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木心当场问在现场听课的十多名学生“在座谁读过《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结果仅一人举手。须知,在场的在当时都已算是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了,遑论普通人。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现在情况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

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慢说是西方的史诗,就连我们自己的《诗经》能有多少人完整的读过,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没有读过荷马的诗,不必感到惭愧的,木心先生读过就可以了。

木心对荷马史诗的高度概括:《伊利亚特》——漫长的战争;《奥德赛》——漫长的奇迹。信哉斯言。

《伊利亚特》叙述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这一点上过中学的人大约都知道,但具体的故事情节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上来了,只能去读原著译本。本文重点不在呈现故事,而是在于撷取木心先生的精彩论述,顺带阐发自己的一点小感想。

大家只需知道《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希腊与特洛伊之间的一场战争就可以了,而这场战争是因为一个女人引起的,她的名字叫海伦。

故事提要——“王子帕里斯抢海伦,海伦的丈夫开战,众神分成两个阵营参战,希腊军内讧,阿喀琉斯退战,请战,阿喀琉斯请其友出,其友死,为战友复仇,阿喀琉斯亲自出站,胜,回来葬友。”

而《奥德赛》叙述的是特洛伊城陷落,希腊全胜之后的事。海伦回来了,其他英雄陆续回归,独有奥德修斯在归途中经历各地,多年后漂流回家,与儿子联合,杀死赖在其家中的众多求婚者,与妻复合。奥德修斯的妻子也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奥德修斯常年在外,引来众多求婚者在其家中饮酒欢乐,几乎耗尽家产。奥德修斯是当时希腊城邦的一个领袖,海伦是斯巴达国王的王后,不是奥德修斯的妻子。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故事都曾被好莱坞拍成过电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出来看看,很有意思,可略补荷马史诗的一些知识。

下面是木心的观点:

“史诗中英雄美人的显著特点是性格鲜明,不用太多的字句,写角色说的话、做的事,读者自然看到性格。这是古典的文学方法论,到今天仍应看取、借鉴。莎士比亚用这个方法,司马迁也用这个方法”

“凡大品,都无赘述——近世的文学描写,太赘——所谓大手笔、史诗式,就是这个意思吧,希腊传统正是最佳典范。”

注意,木心在上述评论中提到了莎士比亚和司马迁,可见其对此二人的推崇与重视,特别是把司马迁摆在了几乎与莎士比亚相同的位置,足见我们的太史公的文学功底和文学价值,是有世界意义的。莎士比亚也许受到过荷马史诗的影响,但可以断言的是司马迁肯定不会受到荷马史诗的影响,但却也写出了几乎是同样伟大的作品,可见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木心又说:“人类有童年。各民族有各自的童年。希腊这孩童最健康,他不是神童,很正常、很活泼,故荷马史诗是人类健康活泼时期的诗。所谓荷马史诗风格,可列如下四个特点:迅速,直捷,明白,壮丽。”

刚才提到司马迁,那么不妨继续看看木心对司马迁及其作品是如何评价的。

他说:“鲁迅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好!‘史家之绝唱’,即历史真实性,是对客体的观察、凝想;‘无韵之离骚’,即艺术的真实性。”

笔锋一转,木心接着评论:“要说几句司马迁的坏话。他的伟大是有限的,他的精神来源是孔老二,是儒家精神,用儒镜照史,是迂腐的。他能以孔子论照,何不以老子论照?试想,如果司马迁这面镜子不是孔牌,而是李牌(老子,名李聃,笔者注),不是‘好政府主义’,而是‘无政府主义’,那么,以司马迁的才华气度,则《史记》无可估量的伟大。以唯物史观的说法,这叫做司马迁的‘历史局限性’。”

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心先生的许多心思:首先他推崇司马迁,但也认为司马迁存在弱点;其次,他尊老抑孔,从称呼上就一目了然,他称孔子为孔老二,轻视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一点就是其对所谓的唯物论、辩证法并不感冒。在这里体现的还不明显,之后的文本中有许多地方就非常明显的暴露出其思想倾向,反正不是唯物的,但也不是唯心的。我感觉,其对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还是赞同的,其批判的是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在之后的文章中还会述及,这里就此打住。

在谈希腊悲剧前,木心大大的赞誉了一通希腊文化,顺带着做了一点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他讲道:“西方评价,除了基督教,希腊文化是世界文化可以夸耀的一切的起始。黑格尔说:希腊是人类的永久教师。”

“当年希腊正在建造殿宇,起塑像,唱歌,跳舞,饮酒,中国正在吵吵闹闹,百家争鸣,而印度正在吃食、绝食,等等。他们彼此不知道,在这同一个世界还有另外的辉煌文化。”

“希腊的酒神精神,最符合艺术家性格。希腊是我心中的情结。这情结,是对希腊的‘乡愿’.....中国的思辨,印度的参悟,还不及希腊的酒神精神更合我的心意。”

“整个希腊,是欧洲觉醒前的曙光,五百年光景,是西方历史上突然照亮的强光。当时,周围的波斯、土耳其,还很野蛮。”

好了,接下来希腊悲剧登场。

“希腊悲剧的通识与基调,是一切都无法抵抗命运。”木心首先对希腊悲剧的特质进行了定义。

继而进一步表明他的看法:“希腊人承认命运后,心里在打主意,怎样来对抗命运。希腊教育的总纲、格言,是殿堂门楣所刻:你要认识你自己(也可说是尊重你自己)。这是伦理总纲,是认识论。”

他认为:“一切伟大的思想来自悲观主义。真正伟大的人物都是一开始就悲观、绝望,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谓希腊悲剧,即雅典戏剧。纪元前484年—前431年,在这五十三年中,产生了希腊悲剧。”

“当时最有名的悲剧家:老大,埃斯库罗斯;老二,索福克勒斯;老三,欧里庇得斯。”多数国人对希腊悲剧的认识,恐怕也就仅限于此,上过世界历史课的中学生都应该知道。

埃斯库罗斯据说共有九十多种作品,留下比较完整的只有七种。以“普罗米修斯”系列最有名,共三篇:《盗火者普罗米修斯》、《被囚的普罗米修斯》及《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是三者中最有名的,小埃斯库罗斯三十岁,大欧里庇得斯十五岁,产一百多种剧本,也是仅留存七种,最著名的是《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结”(也称“恋母情结”),典出于此。

“欧里庇得斯生时,雅典人已不太信神。埃斯库罗斯时代神话题材正盛,索福克勒斯综合之,到欧里庇得斯,写人间普通人。后世称他为浪漫主义开山祖。”

其作品在当时流传甚广,但对后世的影响力没有前两者大,约有十八种剧本传世。恶行会得恶报,这是其剧中的思想。

除了希腊悲剧,希腊还有喜剧。希腊喜剧没有希腊悲剧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因此木心在讲座中只是一带而过。他只提到了古希腊最伟大的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其作品有四十四种,传世十一种。最著名作品《蛙》,文笔锐利。

“他是保守派,不赞成英雄化。政治家、哲学家、法律家,他都讽刺。”看来喜剧的讽刺功能是有传统的,其源头就在古希腊。

这一章最后,木心简要介绍了一下希腊的诗人和散文家。荷马史诗盛行时期,希腊出现了一位诗人赫西俄德,比荷马晚生一百年。其取材与观念与荷马不同,不写英雄,写农民、平民。代表作《工作与时日》,反映农民生活,属现实主义的,可以看做是世界现实主义写作的鼻祖。

还有一位女诗人萨福,大名鼎鼎。她出生于三位悲剧家百年之前,被推崇为第十位缪斯,也称为“格莱女神之花”。萨福与荷马齐名,但留下诗作极为罕见。我估计其声名仅限于希腊,在世界范围内显然无法比肩荷马。

木心认为:“希腊散文,表现在言说、历史、哲学。”

大演说家德摩斯蒂尼,雅典人。生于公元前384年,卒于前322年,大约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战国时期。那时候希腊各城邦势力衰弱,马其顿虎视眈眈。德摩斯蒂尼到处游说,说辞有力雄辩,激励人民抗敌。其行径像极了我们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之辈,只不过前者游说激励的是平民,而后者游说激励的是诸侯而已。

希腊历史学家最有名的有三位: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之父”,那意思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个书写人类历史的人,比我们的太史公早出生大约300多年。当然了司马迁并非中国制史第一人,之前至少还有左丘明(著《战国策》)、孔子(编撰《春秋》)等人,但似乎都比希罗多德晚。希罗多德代表作就叫《历史》。木心评价“他的书多想象,史实有误,文笔生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学性上面。

修昔底德,善写战争史,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共八卷,包括当时许多大人物的讲演。

色诺芬写过苏格拉底。木心评论:“柏拉图写过苏格拉底,帮苏格拉底忙,色诺芬帮苏格拉底倒忙。”

纪元前四五世纪,雅典出了三位大人物:“苏格拉底,口才;柏拉图,文才;亚里士多德,全才”

木心说:“这三位,长话不能短说,单是苏格拉底,我可以从现在起谈,谈到明天早上,信不信由你,谈不谈由我。由我,暂时就不谈。”

我分析,既然是讲世界文学史,此三位是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的主要价值不在文学上面,所以木心先生只是点到为止。

“苏格拉底思想时,无人敢惊动。立至天明,不动,思想。”哲人孤寂的身影,立出了欧洲文明的曙光。这让我不得不想到我们的老子。几乎在同一时代,当苏格拉底站立思考的时候,我们的老子在东方也在打坐冥思。木心非常推崇老子,认为其代表了古老的东方智慧,其哲学思考的价值丝毫不逊于同时期的古希腊先贤。

好了,到此为止,世界文学西方部分的源头阶段基本就介绍完了。下一课,木心先生将讲述西方的宗教经典《圣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