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文辩物(七)——胄
胄
zhòu
“胄”看着像“胃”,但其实是先秦时期对头盔的称呼。它由于外形像饭锅——鍪,所以又被称为兜鍪。(兜也是一种圆形军帽,虽然现在一般指代裤兜)胄面上一般铸有虎纹、牛纹等图案,胄顶插有缨穗。商周时期出现的青铜胄可是现代战争钢盔的雏形喔!
胄字演变
甲骨文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胄”字的造字本义就是武士的头盔。上部是冠状象形线描,表示用于插放羽毛或缨穗的护罩,下部则表示蒙住的头部。
金文
金文中“胄”字在头盔下面又加了一个“目”字,表示将士们露在胄外面的眼睛。
篆体
小篆承接金文,上部的头盔形状演变为“由”的形体,下面的“目”则被写成了“月”。
现代楷书
现代 楷书由小篆字形演变而来,呈现出明显的笔画化。
胄的用途
“胄”字常常与“甲”字连用,如“甲胄之士”,可见甲和胄都是作战时的重要防护。在冷兵器时代,胄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的头部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增强战斗力,给对方以更猛烈地打击。
胄的种类
胄是一种防护用具,与进攻性兵器配套使用,根据其材质可以分为四类。青铜胄在商殷墟前期墓葬中已有发现,盔较深,可以有效地保护头部;皮胄易于腐朽,故出土较少,但皮质防护装具早在商周时期便有使用;铁胄多采用扎甲的形式,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全盔形和半盔形;石胄目前仅见于秦始皇帝陵,其形制与东周时期铁胄全盔相似。
青铜胄
皮胄
铁胄
石胄
胄的欣赏
战国青铜胄
国家博物馆藏,内蒙古赤峰市美丽河出土,素面,胄顶有方形环状钮,口部近半圆形开口,中部下凸一尖,两侧缘齐平。沿外侧凸出有棱,两侧耳部各有一小钮。
战国燕下都铁胄
河北省博物馆藏,发现于燕下都44号墓西北角。由89块铁札叶片组成,丝绳或皮条编缀。出土时胄的顶部、脑后及侧面等绝大部分保存原状,内侧残存织物痕迹。札叶有圆角长方形、方形、梯形和不规则形,表凸里凹,略有弧度。札叶四边有多个穿孔与上下左右连缀。自顶至底共七层札叶,均为上层叠压下层,前面叠压后面,合成一球形,正前方留空以露脸。
商代兽面纹青铜胄
江西省博物馆藏,圆顶帽形,正面下方开长方形眉口,左右及后部向下延伸加长,起到保护耳和颈的作用,正面有脊棱,直通头顶,以脊棱为中线,饰一浮雕式兽面。双耳作斜长方形,双耳斜上外卷。兽面纹角上方各有一孔作透气用。两侧下方各有一小孔作穿绳用。
甲胄的防御力有多强?
春秋战场有个著名的送人头典故——“免胄入狄师”,名将先轸由于得罪了侄子辈的国君晋襄公,他过意不去,在战场上强行冲锋陷阵,可是由于身负甲胄,对方的刀枪箭矢愣是连这送的人头都拿不下! 最后老将军脱下甲胄,才得以求仁得仁。
微信号 : jxmuseum
新浪微博:@江西省博物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