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购买食品有门道,以下“消费提示”请收好

正确购买食品有门道,以下“消费提示”请收好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让人们对自己的饮食健康产生了深刻的担忧。

例如,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成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有些添加剂和营养素对健康有益,而另一些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不同人群对食品营养的要求确实存在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因此,我们在选择消费食品时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到“正确选购”。

用好食品标签

“类”:即看食品类别。通过名称明确类别。

“配”:即看配料表。配料表是按加工时各配料用量从多至少顺次排列的,加入量<2%的配料可在最后以任意顺序排列。也就是说,首位一般是最多的配料。

此外,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会在配料表中注明。大家还可以通过配料表了解食品的过敏信息。

“营”:即看营养标签,通过营养标签了解食品营养成分等,可以自我掌控均衡搭配。

“日”“保”“存”:即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科学认识“无糖”“不含防腐剂”“零添加”食品

“无糖”: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糖有蔗糖、乳糖、白砂糖等。按照我国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识的要求,每100克固体食物或每100毫升液体食物中糖含量≤0.5克,就可以宣称是“无糖”。所以无糖仅是一种含量声称,并不一定是一点糖都没有。

无糖食品中可能会添加一些甜味剂来替代糖,这些甜味剂属于食品添加剂,会在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中标出,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等都是常见的甜味剂。

“无防腐剂”:防腐剂主要是用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否则有些食品可能还未出厂就坏掉了,甚至还可能因为腐败产生毒素。从这一角度讲,防腐剂让食物更丰富,也使食品更安全。

凡是国家允许使用的甜味剂、防腐剂,按照标准规范使用不会给大家带来健康损害。

“零添加”: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有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宣称“零添加”的食品并不意味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

关于儿童、老年人和常见慢性病人群的食品选择

慢性病人群: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践行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编制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脂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指南的指导意见对三高人群日常饮食做出合理安排。

儿童:目前,国际普遍采取制定婴幼儿主辅食品标准的方式,满足0-3岁特殊膳食模式和营养需求。

我国已发布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2)、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2)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2)等,对专供婴幼儿主辅食品的安全指标、营养成分作出严格限定,随着3岁以上儿童膳食逐渐成人化,通过多样化膳食搭配已能满足儿童营养发育需求。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已涵盖“儿童食品”安全和营养要求,市场上大多宣称“儿童食品”实际营养价值与成人食品无明显差异,属于企业营销手段。

消费者可通过食品标签、营养标签了解食品信息,科学认识“儿童食品”,通过合理膳食,加强儿童青少年膳食平衡。

老年人:老年人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蛋白质、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等问题。

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摄入丰富多样食物(主食粗细搭配、餐餐有蔬菜、鱼虾畜禽肉蛋类换着吃),烹饪时要清淡,适当延长烹调时间,做到切碎、煮软、烧烂、易于咀嚼和吞咽。不宜特意寻找标称的“老年食品”食用。

总之,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不容忽视。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我们提醒大家要关注食品标签、科学认识各类食品宣传,并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让我们一起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从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开始。

通过了解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审视食品标签,确保摄入均衡的营养,并避免过度消费对健康有害的物质。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提高消费者意识,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饮食环境。

原标题:《正确购买食品有门道,以下“消费提示”请收好|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阅读原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