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君主列表

三国时期君主列表

关于東漢末年割據軍閥,請見「東漢末年」。

中国君主列表

传说時代

西周

东周

春秋

戰國

西汉

东汉

三国

曹魏

蜀汉

孙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北魏

西魏

东魏

北周

北齐

五代十国

西夏

北宋

南宋

三國君主详情开国君主魏文帝末代君主吳末帝建立220年12月11日终结280年5月1日产生方式世襲

本表列出三國時期,曹丕建立的曹魏政權,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權,孫權建立的孙吴政權君主,及各政權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

曹魏[编辑]

三国·曹魏君主与年号 查论编

肖像

庙号

谥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

陵寝

高皇帝(魏明帝追谥)

曹騰

100-159年

魏太王(汉献帝追谥)[1]

曹嵩

?-193年

太皇帝(魏文帝追谥)[1]

魏武王(汉献帝追谥)[2]

曹操

155-220年

高陵

太祖(魏明帝追尊)[3]

武皇帝(魏文帝追谥)[1]

曹丕受东汉献帝刘协禅位为帝,立国曰“魏”

高祖(魏明帝追尊,一作世祖)[3][4]

文皇帝[5]

曹丕

187-226年

220-226年

黄初

220-226年

首陽陵

烈祖(曹叡生前即定庙号)[3]

明皇帝[6]

曹叡

206-239年

226-239年

太和

227-233年

高平陵

青龙

233-237年

景初

237-239年

邵陵县厉公(晋武帝司马炎谥)

曹芳(罢黜,降复齐王,晋武帝降封邵陵县公)

232-274年

239-254年

正始

240-249年

嘉平

249-254年

曹髦(追罢黜,降复高贵乡公)

241-260年

254-260年

正元

254-256年

甘露

256-260年

元皇帝(晋惠帝司马衷谥)

曹奂(原名曹璜)(晋武帝司马炎降封陈留王)

246-302年

260-265年

景元

260-264年

咸熙

264-265年

元帝曹奂禅位司马炎,立国曰“晋”,曹魏亡

蜀漢[编辑]

三国·蜀汉君主与年号 查论编

肖像

庙号

谥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

陵寝

曹丕代汉称帝,刘备以汉室宗亲承继汉祚

烈祖(汉赵光文帝刘渊追尊)[7]

昭烈皇帝[8]

刘备

161年-223年6月10日

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

章武

221年-223年

惠陵

安樂縣思公(晋武帝司马炎谥)[9]

刘禅(曹魏降封安樂縣公)

207年-271年

223年6月10日-263年12月23日

建興

223年-237年

安乐思公墓

延熙

238年-257年

孝怀皇帝(汉赵光文帝刘渊追谥)[10]

景耀

258年-263年

炎兴

263年

刘禅降曹魏,蜀亡

孫吳[编辑]

三国·孫吳君主与年号 查论编

肖像

庙号

谥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

陵寝

孙吴政权奠基者

始祖(大帝孫權追尊)[11]

武烈皇帝(大帝孙权追谥)[12]

孙坚(东汉乌程侯)

155年-191年

高陵

长沙桓王(大帝孙权追谥)[12]

孫策(东汉吴侯)

175年-200年

曹丕称魏帝,221年,孙权受封吴王,222年,孙权改元黄武,孫吳建国。

太祖

大皇帝

孙权

182年-252年

221年-229年(吴王)

黄武

222年-229年

蒋陵

孙权称帝,立国曰“吴”

太祖(孫亮追尊)[13]

大皇帝[14]

孙权

182年-252年

229年-252年(吴皇帝)

黄龙

229年-231年

蒋陵

嘉禾

232年-238年

赤乌

238年-251年

太元

251年-252年

神凤

252年

孫亮(罢黜,降封会稽王、侯官侯)

243年-260年

252年-258年

建兴

252年-253年

五凤

254年-256年

太平

256年-258年

景皇帝[15]

孫休

235年-264年

258年-264年

永安

258年-264年

定陵

文皇帝(原諡昭獻皇帝)(末帝孙皓追谥)[16][17]

孫和

224年-253年

明陵

孫皓(晋武帝司马炎降封归命侯)[18]

242年-284年

264年-280年

元兴

264年-265年

甘露

265年-266年

宝鼎

266年-269年

建衡

269年-271年

凤凰

272年-274年

天册

275年-276年

天玺

276年

天纪

277年-280年

孙皓降西晋,吴亡

时间轴[编辑]

图例:

橙色 表示曹魏皇帝

青色 表示蜀漢皇帝

粉色 表示東吳皇帝

参考文献[编辑]

^ 1.0 1.1 1.2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

^ 《三国志·魏書·武帝紀》:“初平……二十五年……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諡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 3.0 3.1 3.2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景初元年……五月……有司奏: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武)之舞。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馀四庙,亲尽迭毁,如周后稷、文、武庙祧之制。”

^ 廟號「世祖」僅見於《資治通鑑》,《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王沈《魏書》、《資治通鑑目錄》、《資治通鑑考異》均作「高祖」。

^ 《三國志·魏书·文帝纪》:“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黄初)七年……夏五月……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六月戊寅,葬首阳陵。”

^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景初)三年春正月丁亥……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癸丑,葬高平陵。”

^ 《晉書·王彌傳》:「元海謂彌曰:『孤本謂將軍如竇周公耳,今真吾孔明、仲華也。烈祖有云:「吾之有將軍,如魚之有水。」』」

^ 《三國志·蜀書二》:「(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五月,梓宮自永安還成都,諡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

^ 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三》:“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魏元帝曹奂)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陽。【《蜀記》云:諡曰思公,子恂嗣。】”

^ 《晋书·載記第一》:“永興元年,元海(刘渊)乃為壇於南郊,僭即漢王位……乃赦其境內,年號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 《三國志·吳志·孫破虜討逆傳》裴松之注引《吳錄》:尊坚庙曰始祖,墓曰高陵。

^ 12.0 12.1 《三国志·吴書·吴主传》:“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追尊父破虜將軍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討逆將軍策為長沙桓王。吳王太子登為皇太子。將吏皆近爵加賞。”

^ 《三國志·吳書三·三嗣主傳》:太平元年春【《吳歷》曰:正月,爲權立廟,稱太祖廟。】

^ 《三国志·吳書二 吴主传》:“(太元二年)夏四月,權薨,時年七十一,謚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蔣陵。”

^ 《三国志·吳書三 三嗣主傳》:“(永安七年秋七月)癸未,休薨。時年三十,謚曰景皇帝。”

^ 《三国志·吳書三 三嗣主傳》:“(元興元年)九月,貶太后為景皇后,追謚父和曰文皇帝,尊母何為太后。”

^ 《三國志注·吳志·孫和何姬傳》:皓即位,尊和為昭獻皇帝,【《吳錄》曰:皓初尊和為昭獻皇帝,俄改曰文皇帝。】

^ 《三国志·吳書三 三嗣主傳》:“(天紀四年)四月甲申,詔曰:‘孫皓窮迫歸降,前詔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愍之,其賜號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

参见[编辑]

蜀汉皇帝世系图

曹魏皇帝世系图

东吴皇帝世系图

查论编三国(魏、蜀、吳、燕)君主详见:三国时期君主列表魏国世系追尊高帝 ~ 太帝 ~ 武帝统治文帝 → 明帝 → 邵陵厲公 → 高貴鄉公 → 元帝蜀汉世系统治昭烈帝 → 怀帝东吳世系追尊武烈帝 ~ 桓王 ~ 文帝统治大帝 → 會稽王 → 景帝 → 歸命侯燕国世系统治公孫淵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北魏 / 南朝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國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人民共和国

查论编中國历代君主及政治領袖君主时期:君主、皇帝傳說時代傳說時代君主先秦时代夏朝夏朝君主商朝商朝君主周朝

周朝君主

諸侯國君主

秦国君主

世系

帝国时代秦汉三国

秦朝皇帝

漢朝皇帝

三國皇帝

两晋十六國

晋朝皇帝

十六國皇帝

南北朝南北朝皇帝隋唐

隋朝皇帝

唐朝皇帝

五代十国五代十國皇帝宋辽金西夏

宋朝皇帝

遼朝皇帝

金朝皇帝

西夏皇帝

元明清

元朝皇帝

各汗国君主

世系

明朝皇帝

清朝皇帝

共和时期:领导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中華民國

領導人

国家元首

大总统 → 大元帥 → 國民政府主席 → 总统

国家副元首

副总统 → 國民政府副主席 → 副总统

政府首腦

总理 → 行政院院長

“君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导人

国家元首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国家主席

国家副元首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 国家副主席

政府首腦

总理

執政黨領袖

中共中央主席 → 中共中央总书记

最高领导人

最高领导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