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告公示 > 公示

2017年全国最美农技员候选人山东省推荐人选公示
  • 点击量:
  • 字号
  • [
  • ]
  • 分享到:
信息来源: 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 时间: 2017-06-27

  2017年全国最美农技员候选人山东省推荐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过推荐评审委员会对各市推荐人选所在单位、所在地推荐工作规范性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后,确定推荐商河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陈兰广等27人,为2017年全国最美农技员候选人。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的通知》(农办科〔201726号)要求,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62774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本公示的推荐人选有异议,均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省直农口有关部门提出。单位提出异议的,要在异议材料上加盖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需写明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签署真实姓名。 

  省农业厅联系电话:0531-82352873 

  省海洋与渔业厅联系电话:0531-86569026 

  省畜牧兽医局联系电话:0531-87198092 

  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联系电话:0531-83199610 

    

  附件:2017年全国最美农技员候选人山东省推荐人选 

            

                 2017627      

    

  2017年全国最美农技员候选人 

  山东省推荐人选 

    

  陈兰广,男,汉族,1963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商河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中国农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济南农学会理事。“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执法先进个人”,山东省“农业法制先进工作者,记三等功”,山东省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济南市青年科技奖,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0多次被农业部、省、市、县农业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3次被省、市组织人事和业务部门记三等功奖励。已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一线工作37年,时刻心系农业,认真实践,勇于探索,用心血和汗水,用学识和才智献身农业,为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农民信任他,称赞说“他出的点子、方法灵验”,农业专家说:“把项目交给他做,我们放心”。据不完全统计,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37年内,培训农民10多万人,经他手印发的科技明白纸有500多期,20多万份,全县几乎达到了每户两份,对推广科学种田,指导农业生产起到了重大作用。其工作业绩,曾以“科技兴农的播火人”为题进行报道。主持完成省、市、县科技部门下达的技术开发项目20多项,主持制(修)定地方标准5项,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3部农业科技书籍。 

  朱瑞华,女,汉族,1974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山东省平度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艺师。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山东省棉花生产先进个人,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平度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十大巾帼科技创新英才,青岛市粮油高产创建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星级巾帼志愿者,平度市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平度市巾帼十杰,先后获得嘉奖等奖励20多次。参加工作21年来,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扎根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研究集成10余项创新性农业科技成果,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优秀代表,深受农民喜爱的一线农技专家。该同志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每年都深入基层指导农业生产近百场次,农技讲座30多场次,培训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近万人次;先后试验、示范新品种40余个,安排栽培试验20项次,示范推广的济麦22号等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引进示范推广小麦宽幅精播等10多项重大农业技术,普及率均在80%以上,增产增收均在10%以上,累计获得社会经济效益10亿多元;参与和主持10个农业重点项目,发布论文著作20多篇,获得10余项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励。主持的“高产稳产青丰1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丰收一等奖和国家星火科技计划,改进的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被确定为青岛市主推技术,探索的“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滴灌栽培技术规程”创新了可移动式首部系统、小麦玉米共用一条滴灌带等模式,形成了具有平度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孙茂真,男,汉族,1964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桓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全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淄博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811月李克强总理视察桓台小麦高产示范方,2013年张德江委员长视察桓台小麦生产,该同志现场介绍情况。潜心研究和推广各项先进适用技术,先后参与了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小麦千斤县”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等工作,为当地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参加工作32年来,始终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足迹遍布桓台335个村庄的田间地头。每年参与农技培训30余场次,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每年联系指导60余个种粮大户,每年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80个次以上。每年三夏、三秋和关键农时季节,该同志都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调查苗情,安排试验,开展技术指导,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1996年率先在全省提出“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2000年总结出了“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2003年及时提出了“小麦玉米简化栽培技术”。2008年引进小麦宽幅精播技术,针对玉米秸秆还田实际,改制出了双线排种、圆盘开沟的小麦宽幅精播机,2012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小麦宽幅精播县域全覆盖。2014年研发出小麦宽幅播深精准控制器,获国家发明专利。2013年成功研制出“深松旋耕施肥联合整地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4年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小麦土传病害“春季综合防治服务模式”,为全省树立了大面积统防统治样板。先后引进鲁原502、登海61820余个高产优质新品种,组织开展了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攻关。20142016年小麦攻关田亩产分别达到812797805公斤,连续三年居全省前三位。全县35万亩小麦亩产稳定在520公斤左右,已连续6年位居全省首位。20142016年玉米攻关田连续3年突破1000公斤。 

  冯传荣,女,汉族,19653月生,枣庄市市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优秀挂职女干部,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枣庄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枣庄市第十二批现代农业领域学科带头人。冯传荣的足迹踏遍了枣庄市市中区每一片农田,她是市中区的农业活地图。每个有规模的种植户都知道她的名字,在栽培种植管理上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找“植物大夫”冯传荣,就一定会得到她的“灵丹妙药”。减少老百姓的损失,解决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她最大的心愿,枣庄市几十个准备拔苗重种的老蔬菜种植大棚,在她的指导下起死回生获得了好收成。由于长期休息不好,她患上了高血压,医生建议要减少田间劳动,注意休息,但百姓一个电话打来,她仍不顾家人的担心与反对,50多岁的她依旧在田间奔走,从来没有节假日,80多岁的老父亲调侃她说:“她比省长还忙,来一趟跟掏火的一样。” 201215日的农村大众致富导刊以“一个电话考出12316诸多问题”为题,公布了我省农技热线存在的现状,而冯传荣的解答是唯一让记者恋恋不舍的一位。她利用晚上时间,一村一村的为种植户讲解种植技术,有时晚上11点多才能回家。微信的开通,让农技咨询更加方便。十几个微信群,500多微信好友,有90%为种植户,每天解答他们的问题成了她最紧急的业务。深入开展新农药应用与农产品安全生产方面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了一整套安全使用无公害农药的技术和方法,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应邀到南京、武汉、合肥、重庆等地为全国技术人员及种植户讲解蔬菜“保健栽培”技术,把这项技术推向了全国,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认可。近几年举办培训班100余场次,赶科技大集10多次,培训农民10000余人次。在枣庄市广播电台金色乡村栏目进行现场专家联线50余次。 

  徐月华,男,汉族,1968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蓬莱市果树工作总站站长,研究员。山东省农业先进工作者,烟台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蓬莱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人才,蓬莱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蓬莱市优秀政协委员。在省部级学术专刊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专业书籍7本。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0多年来,足迹踏遍了蓬莱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每处果园的长势、果农的需求,他都了然于胸,记挂于怀,成为引领蓬莱果业发展的“风向标”、产业转型的“助推器”、果农服务的“贴心人”。90年代中期,针对树龄老化、果园郁闭、果品质量下降、效益下滑等问题,本人带领全市业务干部在全市开展老劣品种改造、郁闭果园改造、果树套袋、无公害优质果品生产配套技术、良种良法良砧生产配套技术的推广普及,蓬莱果业生产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享有“全国苹果看山东、山东苹果看烟台、烟台苹果看蓬莱”的美誉。每年都集中培训30多次,进村培训50多场次,下乡、进基地巡回指导260多人次,培训果农近两万人次,新技术、新成果应用率达95%以上。引进苹果、甜樱桃、葡萄等新品种50多个,参与选育烟富1-6,烟嘎1-3号,主持选育出甜樱桃新品种1个和苹果新品种4个,其中烟富3和烟富10是全国苹果主栽品种,全市苹果品种进一步优系化,优系化率达95%以上。 

  胡永军,男,汉族,196711月生,大学学历,农学学士,寿光市植物保护站农业推广研究员。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寿光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主持制定技术方案10余项,参与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13套,引进和实施技术试验示范项目30多项。获得科技成果和工作奖励18项以上,其中省部级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出版著作10部,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利用托鲁巴母作砧木嫁接防治茄子根结线虫技术,该技术既能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又能有效地防止根结线虫危害,是一种替代甲基溴防治茄子根结线虫的理想方法。引进示范推广了“主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日光温室茄子循环整枝高产关键技术”、“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技术”等重大集成创新技术,累计推广85万亩以上,新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71.6%。参与开发网络视频咨询服务平台,开通了农业专家远程视频咨询服务系统,创新了一种服务面广、使用方便、方法快捷、科学的农技推广方法。建立镇、村信息服务站300多家,服务范围覆盖全市14个镇街道、600多个村,惠及全市16多万户菜农。近5年通过信息化服务为农民解决蔬菜生产技术难题18多万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600多项次。 

  寇玉湘,男,汉族,1962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山东省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山东省粮食直补工作先进个人,潍坊市级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潍坊市最美农技员,昌邑好人,昌邑市劳动模范称号,昌邑市优秀共产党员。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基层站建设,使龙池镇农技站荣获“全省农技推广系统先进集体”。推广免耕高产栽培模式,龙池镇年玉米免耕播种推广面积达5.8万亩,年小麦免耕播种推广面积达5.3万亩,玉米机收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都达到了100%。该技术省工、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了产量和收益,荣获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利用网络为全镇农民免费发送科技手机短信,每年共计40余期10万余条,并且年举办各种培训班培训农民1万人次,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及时提供信息,农民足不出户便知农情。先后建立龙池农技推广QQ交流群、龙池农技服务微信平台和龙池农技服务微信群,农技传播方法在潍坊市农业基层单位处领先地位。狠抓病虫综合防治工作,在全镇设立了五个病虫测报点,随时发放病虫预测预报,防治方法得当,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危害,龙池镇被潍坊市政府两防办 “授予有害生物防治先进乡镇”。 

  王燕,女,汉族,1974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济宁市兖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山东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济宁市学会工作先进个人,兖州区优秀通讯员,兖州区优秀共产党员,兖州市优秀技术指导员、兖州市“三八”红旗手。“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将实用农业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这是我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的重要职责;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难题,为农业丰收“保驾护航”,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办公场所”。作为区农技站站长,王燕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9年来,她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开展各项试验调研,指导农业生产。先后引进示范小麦玉米新品种30多个,系统推广10余项重大技术,累计增产粮食1.8亿公斤,增加效益 3亿元。注重解决生产难题,2011年玉米粗缩病在当地大发生,农户心急如焚,又不了解病因,怀疑是种子问题,产生了不少纠纷,她带领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并连续制作电视专题节目,多渠道宣传其病因及防治技术,对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指导农户改种大豆等其他作物,并协助联系种子农资,减少了农户损失。多年来坚持开展小面积高产攻关栽培技术研究,小麦、玉米高产攻关田亩单产已分别超过800公斤、1000公斤,集成组装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推广应用到大田生产中,带动了全区粮食产量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区牵头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其它业务科室联合开展各项试验研究,搭建兖州区粮食生产大数据信息平台,开展技术储备。每年举办区、镇、村三级培训班30余场次,累计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制作新闻节目、农业专题栏目20余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确保关键农时技术普及到位率100% 

  田延坤,男,汉族,19634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汶上县农业局植物保护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全国棉铃虫治理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农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农村优秀人才,济宁市劳动模范,济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三农”宗旨,为汶上县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创新工作模式,推进植保体系建设。率领全站人员于19972008年先后两次完成全国病虫害防控区域站建设任务,建立健全了病虫测报、植物检疫、综合防治、标准病虫观测场等业务科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善了工作制度,实现了汶上植保“工作管理规范化”、“数据采集标准化”、“信息处理自动化”。区域站承担着农业部、省、市13种农业有害生物系统监测任务,每年向外界发布病虫情报20余期,向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山东省植保总站、济宁市植保站等上级业务部门发送周报、旬报50多次、动态电报、模式电报60余封。积极争取农业部、省、市各类农业项目20余项。承担实施了国家科研(农业)专项“灰飞虱传播玉米粗缩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筹备召开了“全国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暨病毒检测技术现场会”和“全国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控技术现场观摩会”。主持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平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及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粮食高产创建平台建设”项目,主抓汶西片区次丘温口核心区建设,核心区作为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的主要现场,汪洋副总理给予高度评价,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的先进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荣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山东省“科技进步”等市级三等奖以上项目十二项,出版或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了《汶上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图谱》,制作各类培训课件10余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培训累计数百场次,每年举办电视技术讲座近10次,接待农民群众咨询服务近百次,接听群众来电咨询数百次,个人手机多年保持24小时开机,已成为农业技术公共服务热线。 

  王承水,男,汉族,19655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东平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研究员。先后担任第三届泰安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员、山东园艺学会会员和泰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农业部先进技术指导员、先进标兵,山东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标兵”,泰安市第四届青年科技奖,东平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东平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东平县科技创新先锋。积极带领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科教站等业务站,认真做好农技推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业绩。组织实施的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粮食高产创建、病虫测报及农民科技培训等工作得到部、省、市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认可,尤其是农业科技入户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先后七次获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参与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作物学、园艺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和农民田间课堂活动,筹划科技示范户知识竞赛,发放施肥技术扑克牌,编演快板书、三句半,寓教于乐,探求农技推广新模式。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科普论文,编写了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辅导员培训教材、东平县农业科技入户培训教材、东平县新型农民培训教材等。在部级刊物《农业科技通讯》发表论文2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在部、省、市农业网站发表信息文章100余篇,有力地推进了东平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 

  徐明举,男,汉族,1972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山东省费县果业管理局果树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科技部农村中心科技扶贫典型,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讲师,山东三农优秀人物,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山东省农村科普先进个人,山东省先进农技工作者,临沂市劳动模范,临沂市最美农技员。从事农技推广21年来,常年在田间地头奔波,为把最先进、最实用的农业技术带给农民,结合当前农技推广面临的形势,他不断探索服务手段与传播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让服务精准及时有效,更使受惠农民遍布省内外。主持参与农业科研项目10项,先后获得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市丰收一等奖二次,县科技进步奖三次。在《中国果树》、《农村大众》等报刊杂志发表果树科普文章160期,编写出版了《临沂果茶志》等书籍。创新采取果园现场和现代视频互联网络相结合的“云上地下”培训模式,累计举办培训班320余期,现场培训果农达1.8万余人次。在费县远教台开办制作《果业在线》开始,逐步建立果农乐智慧果园云平台、费县智慧果业云平台,通过网络视频直播讲座向果农传授技术。这在国内还是先例。截止目前累计讲座1200期,视频累计点击播放3600万次。在山东电视农科频道创办《老徐带你逛果园》节目传播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已播出80期,影响广泛。他是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直播间》、《12316》、《12396》、《乡村季风》等栏目特聘果树专家、开办专栏有《农村大众》“徐明举教你种果树”、《果农之友》“徐老师教你种果树”、主持山东电视农科频道《农科公开课》、《2017科技引领展翅飞翔科技扶贫》栏目,山东广播《12316》、《12396》“老徐教你种果树”栏目,山东农技扶贫微课堂专家兼主持。先后推广应用新技术20项、引进新品种36个,仅在费县一地,他就指导果农建立果园面积达20万亩,果农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每户增收1200元,累计增收8000万元。除费县本地农民外,他的网络讲座服务对象已包括新疆、河南、北京、河北等18个省市。因其在农技推广领域的创新成就,成为山东省果品创新团队成员,人社部农业技术高级考评员,多次受邀在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农业技术骨干培训上介绍创新模式,其探索的互联网+农技推广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于佃平,男,汉族,1965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夏津县植物保护站农技推广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党代表,全省棉花生产系统先进个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州市科技创新十佳人物,德州市首届十大杰出农艺师。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1年,在生产指导、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入选全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是农技推广战线的科技带头人。先后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百余项,每年举办培训班50多期,电视讲座10余期,培训农民5000余人,他的手机是全县的“农技热线”,他就是夏津农技人员的象征,是农民离不开的农技员。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养了大量农村实用人才,获德州市农广校系统教学能手一等奖。在全省率先开展棉花高产创建,首次全面完成创建任务目标,被省农业厅评为A级创建县。在山东省首次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发生危害,被山东省植保总站评为全省病虫测报先进个人。积极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率先实施“一喷三防”、“一防双减”大田飞防作业,全县病虫害统防统治每年达50万亩以上,实现了病虫防治方式的重大变革。培育指导的农家丰合作社被评为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十佳服务组织”和“优秀服务组织”,走在了全省前列。先后有1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 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7篇,编著著作3部。 

  孙宪银,女,汉族,1971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山东省临清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农业部先进工作者,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聊城农业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临清市妇联“三八”红旗手,聊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党代表。每年都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定点调查和大田普查,通过汇总、分析和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并及时撰写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和政府等相关单位,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每年开展调查研究10余次,编写技术意见、调查报告并对突发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制定抗灾方案15余篇累计2万多字,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减轻灾害损失,为指导农业生产做到了不误时、不失误。累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余项,推广面积达500余万亩,节本增效5000余万元。承担《中国FAO/EU棉花IPM项目农民田间学校》,开办田间学校74间,累计培训农民9960人次,推广IPM50万亩,增加经济效益2500多万元。承担《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田间试验,完成6种农作物的田间试验86个,为临清农作物科学配方施肥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参与《阳光工程农民培训项目》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并担任主讲教师,每年培训农民1000余人。认真做好农户来信来访接待与12316热线服务工作,热情、耐心地为来访者分析、解释、甚至上门到田间进行实地查看指导。每年接听电话、接待来访20余次,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了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用自己的汗水和执着践行者农业工作者的理想和职责。 

  李东起,男,汉族,1974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惠民县蔬菜办公室农艺师。山东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滨州市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滨州市最美基层农技员。参加工作以来,潜心钻研农业科技,喜结累累硕果。先后在《长江蔬菜》、《中国果菜》、《食用菌市场》等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山东科技报》、《山东农村大众》、《山东食用菌》等报刊发表科普文章及新闻报道数篇;先后获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市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四项;主持选育的“惠香一号”香菇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该品种的选育成功是滨州市食用菌产业上的突破。积极参与“村村通科普工程”、“阳光农民培训”、“春风人才行动”等活动,授课200余次,培训人数达4万余人,培养技术骨干5000余人。编写和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10万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万多人次。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将自己的手机电话开通成农情电话,群众有疑难问题电话解答,接受群众电话咨询和病害诊断6000余次。先后引进蔬菜食用菌优良品种100多个,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有30多个,推广新技术50余项,使蔬菜食用菌年增产10%以上。先后争取到国家无公害农业标准化基地县(蔬菜)项目、农业部“菜篮子”产品生产果菜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果菜产业项目等,共争取项目扶持资金达2500余万元,带动了我县蔬菜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田翠玲,女,汉族,19743月生,大学学历,巨野县农业局植物保护站站长,农艺师。菏泽市第十九届人大代表,菏泽市先进工作者,巨野县优秀妇女工作者,巨野县劳动模范,巨野县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巨野县“三八”红旗手。通过农技推广工作,我深深的体会到技术推广人员是改变农民生产行为的促进者,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只有将新政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及时运用于农业生产中,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彻底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积极主动联系群众,与科技示范户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加以解决。累计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10万亩次,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面积400万亩次。在关键农时季节、重要生产环节,深入乡镇、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指导农民2000余人次,咨询服务农民10000余次,进行定点系统调查和普查,准确发布病虫草害预报,发布病虫预报85期,准确率达95% 

  吴复学,男,汉族,19683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鄄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菏泽市第十批拔尖人才,菏泽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菏泽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菏泽市小麦高产创建优秀技术指导员。参加工作26年来,始终牢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过硬,深受群众欢迎。针对农村现状,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走到哪里,就把技术宣传推广到哪里。常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是在乡村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每年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类培训会200余场次,电视讲座10余次,培训农民1万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00余份,明白纸5万余份。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各级奖励十四项。参与编写《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一书,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其先进事迹以“农民致富的引路人”先后在2013年第一期《菏泽工会》和20131月《 鄄城报》上刊登。 

  刘玉玲,女,19688月生,致公党员,大学学历,山东省禹城市畜牧兽医局农技推广研究员,山东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实用技术专家,山东省农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专家,山东省优秀致公党员,德州市十大杰出畜牧兽医师。积极开展畜牧先进技术研究与推广,直接参与实施完成了《鲁西黄牛肉用新品系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个,主持了课题中的《肉牛卫生防疫技术》等5项科研技术。长期深入畜牧业生产第一线,积极推广畜禽品种改良、畜禽疑难病诊治等畜牧兽医先进科技,使畜禽的良种率提高了20%,增加社会收入6410万元;使畜禽发病率降低了35%,死亡率降低了20%,猪、鸡、大牲畜死亡率控制在2%5%0.8%以下,减少经济损失4648万元;指导建成无公害基地30处,有机产地3处,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处、省级14处、德州市级60处。有力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面对日趋严重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该同志多方搜集信息资料,积极正确引导,亲手编制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明白纸》和《口蹄疫的预防措施》等技术宣传资料10多万份,减少了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为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使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许其华,男,汉族,19728月生,大学学历,利津县动物疫病防治监控中心副主任,高级兽医师。全省畜牧信息先进个人荣誉,全省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东营市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先进个人,东营市农业科技信息协会优秀专家。20年以来坚持深入一线,指导和帮助养殖场建档立制、完善设施、疫病防控、科学饲养,全面提高养殖场生产管理水平,为参与创建的养殖场提供科学生产依据。指导养殖户建省级示范场3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场2个。定期组织畜禽养殖场(户)参加无公害内检员培训;深入到养殖户家中,宣传贯彻《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重大意义,使我县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步伐不断加快,规模化饲养场和养殖小区已经基本实现规范化的饲养管理,通过产地认定,使生产企业在环境质量控制、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先后编写“十一五”畜牧发展规划、利津县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等,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15篇,在《中兽医医药杂志》《饲料研究》《中国牛业科学》《畜牧与兽医》等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家、省级技术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9篇。 

  郭秀清,女,汉族,1965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临朐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兽医师。潍坊市畜牧兽医先进工作者,临朐县巾帼建功岗位明星,临朐县劳动模范,临朐县三八红旗手。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畜牧生产及技术推广第一线,足迹踏遍临朐县大小养殖场,及时了解和掌握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导养殖场搞好生产管理和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国家政策要求,精心组织制定畜牧生产各项规划和畜牧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规划建设各类标准化畜禽养殖场500余个,省级以上示范场达到12个。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30余项,主持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12项,参加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11项。设立技术推广示范场100余个,为全县的新技术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科研成果丰硕,多次荣获省农牧渔业丰收奖、科技进步奖等奖励。组织实施的农业部《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项目》获全国十佳秸秆养畜示范县称号。先后在《山东畜牧兽医》、《中国动物检疫》等刊物发表论文6篇,主编的《奶山羊生产技术指南》、《鹅健康养殖技术》、参编的《商品猪生产技术指南》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的《肉鸭健康养殖百问百答》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兰俊锴,男,汉族,1971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济南市长清区畜牧兽医局张夏畜牧兽医站站长,兽医师。山东省优秀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济南市优秀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济南市杰出技术能手,济南市畜牧统计工作先进个人。二十几年如一日,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农民需要什么技术,总是及时指导什么。近年来主要承担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建设项目。通过推广新技术,奶牛单产由原来的5.5吨提高到8.5吨,乳房炎、子宫炎、蹄叶炎等三大炎症大大降低,生猪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母猪空怀率大大降低,产仔率大大提高,仔猪初生窝重明显增加,断奶成活率大幅提升,育肥猪出栏天数缩短到160天左右,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赵克学,男,汉族,1964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沂南县畜牧技术推广站高级兽医师。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先进个人,临沂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沂南县劳动模范,山东省人社厅、畜牧兽医局给予记三等功奖励。撰写论文十余篇,被《山东畜牧兽医》、《黑龙江动物繁殖》等刊登。参编《新时期畜牧兽医管理工作指南》、《仔猪健康养殖百问百答》丛书。获得省农业丰收奖6项。推广生物环保养殖、猪人工授精、优质肉牛生产、秸秆饲料化利用、牧草生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编写业务知识读本,参加 “肉鸭环保养殖”、“环保养猪”、“猪人工授精”、“玉米秸秆青贮”等科普栏目电视短片录制,为群众提供畜禽饲养场选址规划、设施建设、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指导;根据养殖污染整治需要,培植了40个科技示范户,指导200余个养殖场户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完善沼气池、沉淀池及储粪场等设施建设,实行种养结合,引导产业走出困境。推广肉鸭发酵床200万平米,增加效益4000万元;推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年青贮8万吨,增加效益1000万元;推广优质肉牛生产技术,完善人工授精服务点50个,普及人工授精、青贮饲料、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等,年增加效益2000万元。 

  孙树民,男,汉族,19684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临清市尚店镇畜牧兽医站兽医高级技师。山东省优秀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全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聊城市优秀科技特派员,临清市基层畜牧兽医最美农技员。推广畜禽改良技术,改良黄牛13000余头,高产黑白花奶牛5600多头,改良本地羊3800多只,改良黄牛、奶牛为农民增收创社会效益8000多万元。十多年如一日,在基层指导推广快速育肥、防疫检疫、疾病治疗、重大传染病的疫病防疫、扑灭等方面技术,平均每年诊治黄牛1600余例、猪2万头次、羊22000只、犬3400余只,每年为百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每年培训养殖专业户600余户,人员达6000人次。撰写论文多篇,先后刊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兽医学杂志和山东畜牧兽医杂志。 

  于涛,男,汉族,1970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新泰市新甫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高级兽医师。山东省优秀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泰安市畜牧兽医系统先进个人,泰安市优秀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泰安劳动奖章。严格贯彻落实各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精神,扎实开展各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制定了防控工作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预备队,组建了疫情调查组,明确责任健全网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防控责任制;亲自盯靠在防控工作一线,指导防疫工作,确保了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新甫街道多次代表新泰迎接泰安市级以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检查,抗体合格率达到100%。全面加强检疫监管,严格检疫操作规程,亲自动刀动手检疫,练就了过硬的检疫操作技能。从源头上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养殖场进行畜产品无公害认证,共完成畜产品无公害认证16家,认证率居新泰市各乡镇街道前列。先后参与了肉羊规模化育肥与优质肥羔生产技术推广、繁育母猪饲料发酵湿喂技术推广、肉鸡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推广、鑫基牧业生态健康养猪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及时召开养殖大户畜牧养殖保险推介会,让养殖户知道、明白畜牧养殖保险是一项国家的惠农政策,打消他们的顾虑,同时积极探讨对接,逐步建立起了养殖户、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场、兽医站的四级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了病死畜禽的污染,为全街道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梁兴军,男,汉族,19662月生,中共党员,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农机站工程师。山东省优秀乡镇农机技术人员,泰安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先进个人,泰安市农机化工作先进工作者。紧紧抓住农机购置补贴机遇,大力示范、推广高效、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积极争取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资金,助推辖区内农机生产企业快速发展。累计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0余万元,争取研发资金300多万元,推广大中型农机具800余台套,其中玉米收获机械128台,100马力以上拖拉机53台、土地深松机52台、植保机械30台、粮食烘干机12台,全处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坚持购机补贴倾斜、项目扶持带动、规范管理先行的原则,加快合作社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的发展步伐,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拓展农机服务市场,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一条龙服务作业,提高经济效益。截止目前,全处农机合作社总数达20家,总收入达1200多万元。以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和增产增收为目的,重点突出机械化粮食烘干、土地深松、精量播种、机械化植保等农机化新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农忙期间,积极推行承诺服务,并组织服务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服务,及时为机手排忧解难,服务次数达1450次以上,保证了全处农机使用的良好技术状态。 

  徐卫军,男,汉族,1969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汶上县郭仓镇农机站站长、工程师。山东省优秀乡镇农机技术人员,济宁市优秀乡镇农机技术人员,汶上县优秀共产党员。在从事农机化工作三十年的实践中,紧密围绕农机化发展目标,不断开拓农机服务新领域,勇创特色、积极探索,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模式,为农机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加大推广力度,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全镇农机化综合水平已达到95%。建立农机技术示范基地2个,完成示范方方田建设2万余亩。将小麦、玉米机械化播种与农民种植习惯结合起来,请种粮大户现身说法,使培训进入本土化教学,手把手教,零距离实践,不懂就问,广大农机手掌握了先进的粮食生产机械化种植技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一批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服务公司。加强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训指导,造就一批有实力、懂农机、会经营的农机服务组织领头人。通过设立农机服务微信群、公开服务电话和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预测,及时传递农机作业信息。始终把农机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常抓不懈,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体系。先后承担并实施了小麦宽幅播种技术推广项目、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推广项目、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机械植保项目、土地深耕深松技术推广项目、小麦宽幅宽带、种肥同播技术推广项目、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项目,有效提升了全镇粮食生产水平。 

  高永刚,男,汉族,19713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荣成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参与承担的《海湾系统养殖容量与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承担的《石鲽生殖调控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与中试示范》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松江鲈全海水苗种繁育与养成技术研究”、“低盐水质驯养刺参技术”和与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合作开展的“海带机械化研制”项目。连续三年开展研究攻关,成功培育出仔鱼2万余尾,并养成成鱼1.2万尾,圆满完成各项指标,该项目已通过威海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验收结果为其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现正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13年参与的“海带机械化研制”项目,已完成第二代收割机的研制。着眼于渔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山东省渔技站开展的基层渔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负责项目总体技术指导方案和分户技术指导方案的制定,筛选确定渔业技术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取得较好效果。参与了“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荣成站的工作,并成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了“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之藻类体系、鲆鲽体系和海参体系” 的工作,被聘为山东省藻类体系荣成综合试验站站长,鲆鲽体系和海参体系荣成方面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工作25年以来,常年在基层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齐鲁渔业》刊物发表实用技术论文两篇:“海参池塘养殖安全越冬及病害防治技术”和“冰封期海水养殖池塘溶解氧含量的测定试验”,及时将实用技术进行推广。 

  陈和平,女,汉族,1969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鄄城县渔业技术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山东省优秀乡镇渔业技术人员,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菏泽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鄄城县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参加工作27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为本县水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表彰,用她那执着无悔、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所有养鱼植藕的自然村,她总是把养殖户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把水产养殖工作作为她一生最大的职责。多次参加全省基层渔技人员培训,熟练掌握了现代渔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业务能力得到加强,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她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围绕“养殖增效”这一中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先后引进推广了黄河鲤鱼、黄河甲鱼、黄金鲫等30多个名优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5000多亩,增加经济效益750万元;推广养殖新模式10余个,推广面积5000多亩,渔民增收1000多万元。2016年鄄城县大埝镇刘双楼、彭楼镇吉祥谷养殖点实施藕田套养泥鳅技术研究项目,每亩增加经济效益2000多元。通过巡回授课、电视讲座等方式培训渔民人员20000多人次,对县乡渔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1000多人次;积极参与市县组织的科技入户工程,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特别在雨天或闷热天气,越需要到池塘边为养殖户排忧解难,面对面进行实地技术指导。下乡指导10000多次,啃干馍,吃咸菜,骑坏6辆自行车3辆电动自行车,骑行路程9多万里,及时解决渔民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20000多个。指导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3家,带动贫困户150户,贫困人口430人,为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找到出路,同时有效提高养殖户抵御各项风险的能力。主持的“淡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填补了我市空白,20119月获菏泽市科技进步贰等奖;主持进行的"盐碱洼地南美白对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研究”,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20139月获菏泽市科技进步贰等奖;参与完成的“仿生态黄河甲鱼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119月获菏泽市科技进步叁等奖。在《中国水产》、《渔业致富指南》等刊物上发表《预防草鱼疾病关键技术措施》、《池塘养殖泥鳅技术》、《走出鱼病防治的误区》等优秀科普论文15篇;联合撰写23.7万字的《稻藕田经济水产品养殖技术》,20131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联合撰写18万字的《莲藕安全生产技术手册》,201510月由金盾出版社出版。 

编辑: 王钧

主办:365bet在线注册 承办: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东街7号 邮编:250013 鲁ICP备1000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