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资讯 > 聚焦三农 > 省内新闻

农业产业化: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推手
——昌乐县杜家庄调查
  • 点击量:
  • 字号
  • [
  • ]
  • 分享到:
信息来源: 大众日报 时间: 2017-02-04

  记者的老家,昌乐县红河镇杜家庄,是个蔬菜专业村。全村890亩耕地,菜地面积常年保持在800亩左右。这个位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源地潍坊市的村庄,蔬菜种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提升了有效供给率,提高了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方略。农业产业化,1990年代山东为全国贡献的重要经验。记者在杜家庄了解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推手。

  一条环环生金的产业链

  在杜家庄的菜地中,大葱占400亩左右,姜占360余亩,芋头40亩左右。葱姜种植在村内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春节期间的杜家庄田野,一片白色的塑料棚,棚里是村民培育的葱苗。正月十五过后,要把葱苗插到田里。插葱这个环节,在杜家庄实现了社会化。

  杜家庄村民潘德信的媳妇,近年来联系五六个本村妇女,组成一个插葱劳务队。在田里插一米长的葱收0.6元,每人每天能插一百六七十米,挣100元左右。据潘德信媳妇说,20多天的插葱季下来,她能挣近3000元,普通队员也能挣2000多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杜家庄及周边村种的葱,全部是品质佳、产量高、市场好的日本钢葱。姜同样是高产优质品种。插好葱苗后,葱的田间管理一般由农户进行。麦收后收葱,同样实现了专业化、社会化。这里有两个环节,一是联系菜商收葱,二是从田里出葱。

  杜家庄村民王学进、王春刚,是联系外地菜商的葱姜经纪人。王学进告诉记者,麦收后40天是出葱最忙的时候,他一天供应三个菜商,每个菜商每天供4万斤,一个出葱季经他手卖出500万斤左右;每斤至少提成2分钱,40天下来他最少挣10万元。杜家庄每年种春、夏两茬葱。

  在潍坊市的众多农业产业化形式中,与诸城的龙头企业带动型、寿光的市场带动型不同,昌乐杜家庄一带的农业产业化是星星点灯型:当地一个个菜商、加工厂、冷库,将蔬菜收去,或经过加工销往国外和大城市,或直接卖往大城市。在这个过程中,连接千家万户和市场的是经纪人。在杜家庄一带,每个村都有一两个葱姜经纪人。

  出葱是体力活儿,杜家庄村民王春杰拉起一支五六人的劳务队。在田里出一米长的葱收1.3元,一个壮劳力一天能挣到200多元。杜家庄村民王守文60多岁了,每年都和媳妇参加出葱劳务队,两年下来,在银行存款3万元。在杜家庄及周边,有很多人既种葱,又干插葱、出葱的劳务,颇有收入。

  菜商收购大葱后,为增加利润,有的进行扒皮、断叶等初加工。杜家庄的大葱产业链由此得以延伸:建扒葱点,招人扒葱。杜家庄村民刘玉和、王有为各建了一个扒葱点。对扒葱,扒葱点每斤提成3分钱,一年能挣十万元左右。农民扒葱的价格是每斤一毛钱,每人每天能扒五六百斤,挣五六十元。这个活儿不重,并且常年有活,是一个广泛富民的营生。杜家庄村民王守业80多岁了,冬天到县城投奔儿子,走之前和老伴儿扒了10天葱,带了五六百元进城。

  将一产的一份收入,经过二产加工增值为两份,再通过三产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收益,最终实现六份收入——农业“新六产”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抓的一项工作。杜家庄的葱、姜通过产业化,实现了“新六产”效益。去年杜家庄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

  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蔬菜种植,杜家庄村民谈了几个忧心的问题。

  水利跟不上。杜家庄地面打不出水,只能从邻村买水浇菜。市场水成本高,杜家庄浇一亩姜需要五六百元,而有水的村仅花百元;受缺水影响,“人家三天浇一次,杜家庄五天浇一次”,影响了蔬菜生长。

  由此造成一个后果,杜家庄的土地很难流转。现在这个村较大的规模化种植,只有15亩,且是以每亩300元流转的,而水浇条件好的村每亩在1000元以上。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我省有相当一批缺水村。去年省里和各地加大投资,建设一批水利工程,受到水利部表扬。然而,水利化最终要落实到田间地头,村一级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离杜家庄一公里的王家埠村,同样缺水。前几年在县水利局扶持下,王家埠在邻村打了三口深井,村集体出资铺设管道,引水到村。杜家庄在县水利局的扶持下也曾在邻村打井,也曾铺设管道,但后来不了了之。

  王家埠的经验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村支部书记是村里的创业能人,有威信,有作为,解决了包括用水在内的很多问题。选准领头人——农村“两委”换届,对此不能不注意。

  这里还提出一个问题,当前正进行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既要坚持市场方向,又要坚持一定的公益性质:在缺水的地方,尽量由村集体、用水协会等出面打井,原因是农户无力单独打井,买市场水又太贵。农田水利建设,本身就带有一些基础设施的公益性质,正是村集体发挥作用的地方。 

  村民种菜还遇到一个问题——对市场把握不准。去年大葱最贵卖到每斤0.76元,而前年达到1.5元。杜家庄两个经纪人,王学进家的大葱每斤只卖了0.27元,王春刚家的姜刚以每斤0.5元卖了,很快就涨到1.3元。

  杜家庄人解决的办法是,葱姜都种一些,这一样不好,另一样补上。方耀廷去年种了2亩大葱,不赔不赚;同时种了二亩姜,每亩纯收入6000元;另外还种了一亩芋头,纯收入3000元。

  还有一个应对办法——挖井存姜,待价而沽。在村西20亩岭地上,挖了上百个储姜井,每个井存姜七八千斤至一万斤。去年秋天,杜家庄的姜最高卖到每斤1.3元,但在春节前,存在井里的姜每斤卖到2元。

  对此,杜家庄从经纪人到菜农都提出,政府有关部门信息渠道多、能掌握全国市场行情,应该以各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现在,政府在这方面基本缺位。

  另外,杜家庄种菜十七八年,菜农至今没有组织起来,还是单家独户面对市场。由此既缺乏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又降低了议价能力。其实,杜家庄所在的红河镇,是“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的开创地,但杜家庄至今没有合作社。推动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并真正发挥作用,是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这些问题的存在,加之其它原因,推动杜家庄年轻劳动力由务农转为进城打工。在杜家庄,现在最年轻的种地农民在45岁左右。经营扒葱点的刘玉和告诉记者,他扒葱10年,最多的时候招工22人,近年只能招到五六人。农民进城,是大势所趋。但在这个过程中,解决好由谁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些新萌芽

  虽然出现以上一些问题,但在农业产业化所塑造的“新六产”作用下,杜家庄及周边出现了一些鼓舞人心的新萌芽。

  杜家庄村民王德山和妻子,分别在本镇的两个企业工作,每人的月收入都有三四千元。两人做工忙,去年对葱姜管理不善,又错过卖葱的最好时机,2.6亩葱只卖了500元——本来能卖上万元。王德山决定,今年妻子不再务工,而是在家种菜,忙完自己的再做插葱、出葱等劳务,收入不比务工少。

  在杜家庄,务工和务农现在形成一个平衡点:夫妻两人,一人务工一人务农,是收入最高、最稳定的结构。杜家庄王天荣、王树生等十几户,都是这样的结构。还有好多像王德山这样的,由二人务工退为一人务工。

  这应该是农业产业化发达的潍坊农村独有的现象: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业效益,农民种地有利可赚,同时这里不像东部那样有较为发达的工业,仅凭务工就有较高收入。在杜家庄一带,虽然很多农民进城,但在家务农人员开始呈现稳定状态。村民方耀华今年43岁,与妻子种葱、姜各三四亩,同时间干出葱、出姜劳务,一年下来纯收入四五万。杜家庄有一批这样的农民。

  离杜家庄0.5公里的辛庄子村、2.5公里的偕户村,40岁左右在家务农的更多,而且很多人围绕农业而创业。辛庄子村民王新建,去年与人合作投资十几万元,上了一个洗姜厂。偕户村的王福兴,去年与人投资150多万元,建了一个储存葱姜的冷库。偕户现在有三个冷库。

  杜家庄村民王维进,在天津一家电厂从事野外施工,收入不菲。家住辛庄子的王维进妻兄,一直在家种葱姜。去年大女儿结婚,妻兄陪送20万元。王维进说,他的收入不如妻兄,想回来种葱。

  瞻望我国“三农”,随着城镇化的快速进行和老一代农民老去,规模化种植是大势所趋。哪些人来承担这个使命?这些愿意务农、年富力强的农民是生力军。山东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认为,从政府到社会,现在要抓住这些新萌芽,帮助农民完善水利设施、信息渠道等基础条件,稳定他们务农的信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范畴远超农业产业化。但杜家庄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直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素,例如市场导向、扩大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等。因此,当前我省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当是针对农业产业化中的不足和新动向,补短板填缺陷,继续深化之。(大众日报)

编辑: 高波 作者: 王学文

主办:365bet在线注册 承办: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东街7号 邮编:250013 鲁ICP备10006011